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 孙煜瑶 郭佩月)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如何让老年人衣食无忧、安享晚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显示,荆州市人口老龄化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是全省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这次荆州市“两会”,政协委员们都带来了哪些关于养老方面的提案呢?
解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有五层,内设有医务社工站、康复娱乐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日间托养休息室、幸福食堂等功能区。每到饭点,就有不少老年人陆续前来幸福食堂就餐,丰富美味的菜品让老人们“暖胃”又“暖心”。目前,全市老年人助餐点总数已达143家,中心城区社区“荆颐幸福食堂”实现全覆盖,其他县市覆盖率达到50%以上。对于社区幸福食堂的建设和管理,荆州市政协委员张春丽提出了几点建议。
荆州市政协委员、荆州市巴山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丽:希望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社区食堂服务标准和监管机制,确保社区食堂在菜品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更好地满足老年朋友的实际需求,允许利用符合条件的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将闲置资产用来开办社区食堂,让老年人能够在家门口享受量身定制的“专属”餐厅,切实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荆州市政协委员罗开凤建议,要优化完善养老服务模式,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促进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荆州市政协委员、沙市开新中医创始人罗开凤:建议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养老硬件设施;提升养老队伍建设,医养结合需要技术硬、技能好的队伍;多支持慈善和志愿者队伍进入到社区居家养老当中。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有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荆州市政协常委邱婧认为,荆州现阶段还存有银发产业尚未形成,带动经济和就业能力不够,养老设施投入和机构供给不足等短板。
荆州市政协常委、荆州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邱婧:面向“银发经济”关键细分领域,推进产业链的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提升银发市场的供给能力,完善兜底性、普惠性和个性化养老服务协调发展格局;规范消费服务市场,营造老年群体“愿消费”“敢消费”的社会氛围。
2024年,荆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31155”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五年内规划建设3个床位在1000张以上的医养结合体、新培育10个床位在500张左右的养老服务市场主体、新建100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新培训5000名养老服务专业人员、全市养老床位新增50000张。这一宏伟蓝图,彰显了政府对养老事业的重视,更体现了对老年人生活的深深关怀。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养老机构187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18个,农村养老服务中心1355个,养老床位总数达到5.07万张,居家养老服务城乡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1.68%。养老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护理型养老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数的比例达到7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