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阳泉:“三色”服务托起“银龄守护”

山西阳泉:“三色”服务托起“银龄守护”

来源:无忧晚年-老年人第一门户 2024-12-17

阳泉市矿区贵石沟街道以持续增强辖区老年群体安全感、幸福感为目标,积极探索“红黄蓝”分类服务,实现社区治理“无缝隙”,服务群众“零距离”——

“三色”服务托起“银龄守护”

红色档案121份、黄色档案378份、蓝色档案2048份……在阳泉市矿区贵石沟街道,一份份温暖的“彩色档案”正在悄然绘制着养老新图景。

随着辖区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上升,为了更好完善服务体系,贵石沟街道推出“红黄蓝”分类服务,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红、黄、蓝三种颜色个人档案2547份,分级分类进行精准服务管理。

“红色档案”重点关注孤寡、残疾、低保、特困等困境老人,工作人员定期上门、及时跟踪掌握老人身体、生活状况。“黄色档案”重点关注80周岁及以上(除红色档案以外)的老人,工作人员定期探访,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来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蓝色档案”重点关注60周岁(含)至80周岁(除红色档案以外)的老人,提供老年活动室等场地,安排健康讲座、文化娱乐活动等服务,并鼓励他们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红色”暖心:

细微关爱 汇聚暖流

“大娘,看着摄像头眨眨眼睛、张张嘴……您的养老资格认证这就通过啦。”

居住在水滩社区的郭转文老人已经82岁高龄,行动不便,子女又不在身边,社区将其列为“红色档案”重点关注老人。老人没有智能手机,自己难以办理养老资格认证,网格员张宝娥主动上门,帮助老人解决难题,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社保养老资格认证。

在水滩社区,这样的温馨画面时常出现,志愿者用实际行动编织着一张张紧密的“关爱之网”。同时,社区通过“敲门行动”开展入户精准摸排工作,为辖区内53名孤寡、空巢及重度残疾老人建立了详尽的“红色档案”,全面记录他们的健康状况与家庭境况,并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贴心模式,组织网格员、微网格长以及志愿者加强日常关爱巡访,为这些老人提供精准的帮扶与关怀。

“黄色”贴心:

特色服务 安心生活

苏村社区在落实街道“红黄蓝”分类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对辖区重点人群的关怀与服务,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将“红黄蓝”分类服务再次细化,推出别具特色、温暖贴心的“六色连心卡”,卡上印有社区联系方式、网格员信息以及水电暖服务电话等重要信息,为老年人参与社区事务、反映问题提供便捷通道。

“小王,高龄津贴怎么申请?”苏村社区“黄色档案”备案对象武莲英得知省市要为高龄老人发放津贴的消息后,按照“六色连心卡”上的信息给网格员王军芳打电话求助。王军芳接到电话后,立刻赶到老人家中,帮助老人填写表格,并带回社区完成了登记及网络提交等程序,叮嘱老人有需要及时联系。

此外,社区承担起“资源链接者”的角色,积极协调多方资源力量,开展“小帮办行动”“健康义诊行动”“居家适老化‘小改造’行动”“爱心助剪行动”等暖心服务,助推“红黄蓝”分类服务走深走实。

“蓝色”热心:

多彩活动 乐动社区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小河滩社区,退休党支部书记池有成带领有一技之长的老党员组成了“银龄义工队”。这个团队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贴心的上门服务,如免费修理家电、疏通管道以及磨剪刀等,还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小区公共设施的义务维护工作,用实际行动展示老有所为、余热生辉的精神风貌。

小河滩社区党委积极引导老年群体参与社会化活动,退出工作岗位,不退出社会舞台,鼓励他们发挥余热,助力社区建设发展。担任业委会成员,化解居民矛盾纠纷、收集民意心声、参与日常巡查等社区治理工作;倡导“蓝色档案”老人与“红色档案”老人结对,帮助申领高龄津贴,提供生活照料等服务,为社区养老服务注入了新活力。

“我在这里一站,大家都把我看,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我给大家说上一段……”在枣林山社区,记者见到了正在开展文艺活动的老年人,他们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枣林山社区开展“银龄”主题系列活动,对行动困难的老人,社区提供送餐做饭、打扫卫生、代交水电费等“银龄服务”;老人对社保待遇有疑问,社区的“银龄课堂”面对面释疑解惑;喜爱文艺活动的老人,随时可以加入“银龄文艺队”,打快板、扭秧歌、敲锣鼓……社区把“文化、志愿、服务、基层”四个元素有机结合,丰富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让老人越活越有“年轻态”。

群众的满意就是服务标准,只有把服务做到老人的心坎上,老年人的办事“难题”才能迎刃而解。截至目前,贵石沟街道累计开展各类救助政策宣讲上门服务590余次,医疗、生活类服务1780余次,完成养老资格认证、医保缴纳、高龄津贴申领等服务600余次。

“红黄蓝”分类服务建立“家门口养老”新形态,让“养老”变“享老”。下一步,贵石沟街道将不断提升对老年群体的服务水平,拓宽服务范围,延伸服务项目,不断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优质、贴心、精准的关爱服务,让辖区内老年人实现“摸得着温度、享受到服务、融入进社区”的美好生活愿景。

(原文刊载于《阳泉日报》2024年12月13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