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问答1
问答101
问答201
问答301
问答401
问答501
问答601
问答701
问答801
问答901
问答1001
问答1101
问答1201
问答1301
问答1401
问答1501
问答1601
问答1701
问答1801
问答1901
文章1
文章101
文章201
文章301
文章401
文章501
文章601
文章701
文章801
文章901
文章1001
文章1101
文章1201
文章1301
文章1401
文章1501
文章1601
文章1701
文章1801
文章1901
黑龙江:建立“龙江银龄智库”
山东济宁:举行“反诈防骗 银龄同行”反诈卫士聘任仪式暨现场宣讲活动
增加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
庆祝澳门回归25周年 ——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之一
吃银杏果能降压降脂?戏不大
《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发布 设立独资医院具有“五个有利于”
国家医保局:医保影像云共享路径建设正加快推进
中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是显著的
中国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经受住了时间考验
多少人在筹备养老?
“互助养老”托起更多农村老人晚年幸福——漳县创新“四字”工作法力促农村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新增5种门诊慢特病实现跨省直接结算
九地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诺如病毒进入高发期 记住这5点早预防
这个药不知道什么时候吃?盘点常见药物服用时间
新成像平台改进细胞结构3D可视化精度
AI助力探索癌症最佳诊疗方法
北京:印发养老机构行政执法工作指引
山西晋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 用心用情用力托起“夕阳红”
湖南:出台措施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深部脑刺激促进脊髓损伤者康复
冬季病毒感染切莫盲目用药
“AI医院”来了吗?医疗创新“快”中要有“稳”
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养老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贵州:11部门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
南京:“银发力量”赋能基层善治
含绒量就是绒子含量,羽绒服越厚重越保暖,羽绒服最适合干洗…… 别被这些羽绒服传言误导
微波炉如此高温,为何还能滋生细菌
“这5毛钱不能多收”
预期不高于50元每项!多个常用肿瘤标志物检验将降价
探寻临床诊断“金标准”
九部门联合出台专门规划 加强我国结核病防治
四部门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 为入住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
果糖间接“滋养”癌细胞
河北建成养老机构1983家
把居家适老化改造好事办好
让医疗降费与提升诊疗质量同步惠及患者
适量吃黑巧克力 或可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
我国超90种罕见病用药进医保
安庆:“银龄行动”志愿者招募工作启动
网站首页
老年资讯
老年风采
老年养生
老年旅游
老人文苑
老有所学
老有所养
老有所乐
老有所为
老龄产业
老年文化
老年大学
至爱老年
中华孝道
智慧养老
医养结合
养老新政
养老机构
国内养老
养老服务
养老金融
当前位置:
首页
> 仿生肢体让患者获得真实感知能力
仿生肢体让患者获得真实感知能力
来源:无忧晚年-老年人第一门户
2024-12-05
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恢复四肢缺失或瘫痪人士的行动能力,然而,现有的仿生肢体并非尽善尽美。美国匹兹堡大学生物工程师罗伯特·冈特表示,要想真正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关键在于恢复他们对触觉和温度的感知功能。
英国《自然》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科学家目前正竞相赋予仿生肢体的真实感觉。为此,他们在工程技术领域不断钻研,对感觉运动系统的理解也日益深入。也有专家提醒,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人们还应关注脑机接口和高科技假肢涉及的伦理和安全问题。
编码数据传递触觉
科学家目前正致力于让患者体验到真实的感觉,但这条研究之路并非坦途,仍有许多难题亟待攻克。首要挑战之一是需要编码海量数据。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神经工程师贾科莫·瓦莱解释道,当人们触摸物体时,皮肤上不同的感觉神经元会对物体的形状、压力和质地进行编码。瓦莱一直致力于解码这些神经信号,并尝试通过身体的感觉神经直接将这些信号传递到大脑,让患者重新拥有触觉。
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做博士后期间,瓦莱与截肢患者斯科特·英柏瑞携手合作。1985年,一场车祸让英柏瑞的3块椎骨粉碎性骨折,70%的脊髓被切断,他的感觉和行动能力因此大打折扣。
瓦莱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通过植入电极,他们成功地让英柏瑞感受到了触摸某一形状边缘的微妙感觉,甚至让他体验到了指尖拖动物体的细腻动作。他们表示,这项技术将让患者能够用仿生手更自如地操纵和检测物体,或用仿生腿获得更佳的平衡感和步态。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神经工程师苏莱曼·苏库尔等人则正积极探索恢复患者辨别温度能力的途径。他们通过热装置刺激上肢截肢患者剩余肢体的神经,让其佩戴机械手感受到了从温暖到凉爽的奇妙变化。
合成技术恢复运动能力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休·赫尔认为,最重要的是,让患者感觉假肢就像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仿生的人造装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赫尔及众多科学家正致力于将人体多种组织,如肌肉、肌腱、骨骼和神经,与先进的合成技术相结合,以期将人机融合推向全新高度。
赫尔团队与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携手开发出一种方法,通过再生截肢腿残余部分的神经来恢复感觉输入。该方法首先会取下患者一小块脚跟皮肤,然后通过精细的手术将其与残肢的感觉神经连接。接下来,这块皮肤移植物会与肌肉-计算机接口相连,该接口通过肌肉的收缩来激活感觉神经。当肌肉收缩并对皮肤施加压力时,患者便能感受到脚跟仿佛被撞击了一般。该方法最初在大鼠身上进行了实验并取得了成功,目前正开展人体临床试验。
电子皮肤备受关注
在为假肢赋予真实感觉方面,人造皮肤备受关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师鲍哲南表示,电子皮肤融合了神经科学与工程学领域的最新技术,有望大大拓展假肢的功能。
科学家不遗余力地研发外观和感觉都像皮肤的人造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能敏锐地捕捉环境中的信息,还能生成信号,与神经系统直接“对话”。此外,也有少数实验室致力于提高电子皮肤各个组件的性能。这些组件包括环境传感器、能将感觉信号转换为数字输出的微电路,以及连接传感器与外周神经的电子接口。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神经工程师尼蒂什·塔科尔在电子皮肤研究领域深耕数年。他认为,人造皮肤领域要想取得质的飞跃,必须在两大领域实现突破。一方面,在纳米材料和电子领域,需要制造出柔性有机晶体管,让它们成为皮肤内的触觉“接收器”,并在受损时能够自我修复。另一方面,在神经科学领域,相关材料能将感官信息转换为数字数据。
鲍哲南对使用“超越人类能力”的电子皮肤充满了期待。她参与的一项研究显示,电子皮肤紧密包裹的机械传感器,能够一次性读取盲文中的整个单词,而非逐个字母地识别。想象一下,其他类似传感器或许能让患者轻松知晓物体的化学成分。
伦理和安全问题值得警惕
尽管脑机接口、神经假体和电子皮肤等领域的进步令人瞩目,但这些尖端技术要想真正被用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些技术成本高昂,需要繁琐且耗资巨大的实验室操作。目前尚不清楚这些设备何时能供患者轻松使用。
美国神经科学网络执行董事珍妮佛·芬奇表示,患者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集中于伦理和安全领域:这些设备由谁来安装?卫生服务部门如何决定这些设备的费用?此外,当设备发生故障或设备制造商破产时,患者可能将面临植入物不受支持或无法工作的困境。(刘 霞)
上一篇文章
黑龙江:建立“龙江银龄智库”
下一篇文章
深部脑刺激促进脊髓损伤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