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问答1
问答101
问答201
问答301
问答401
问答501
问答601
问答701
问答801
问答901
问答1001
问答1101
问答1201
问答1301
问答1401
问答1501
问答1601
问答1701
问答1801
问答1901
文章1
文章101
文章201
文章301
文章401
文章501
文章601
文章701
文章801
文章901
文章1001
文章1101
文章1201
文章1301
文章1401
文章1501
文章1601
文章1701
文章1801
文章1901
冬季病毒感染切莫盲目用药
深部脑刺激促进脊髓损伤者康复
仿生肢体让患者获得真实感知能力
黑龙江:建立“龙江银龄智库”
山东济宁:举行“反诈防骗 银龄同行”反诈卫士聘任仪式暨现场宣讲活动
增加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
庆祝澳门回归25周年 ——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之一
吃银杏果能降压降脂?戏不大
《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发布 设立独资医院具有“五个有利于”
国家医保局:医保影像云共享路径建设正加快推进
中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是显著的
中国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经受住了时间考验
多少人在筹备养老?
“互助养老”托起更多农村老人晚年幸福——漳县创新“四字”工作法力促农村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新增5种门诊慢特病实现跨省直接结算
九地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诺如病毒进入高发期 记住这5点早预防
这个药不知道什么时候吃?盘点常见药物服用时间
新成像平台改进细胞结构3D可视化精度
AI助力探索癌症最佳诊疗方法
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养老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贵州:11部门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
南京:“银发力量”赋能基层善治
含绒量就是绒子含量,羽绒服越厚重越保暖,羽绒服最适合干洗…… 别被这些羽绒服传言误导
微波炉如此高温,为何还能滋生细菌
“这5毛钱不能多收”
预期不高于50元每项!多个常用肿瘤标志物检验将降价
探寻临床诊断“金标准”
九部门联合出台专门规划 加强我国结核病防治
四部门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 为入住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
果糖间接“滋养”癌细胞
河北建成养老机构1983家
把居家适老化改造好事办好
让医疗降费与提升诊疗质量同步惠及患者
适量吃黑巧克力 或可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
我国超90种罕见病用药进医保
安庆:“银龄行动”志愿者招募工作启动
寒冬易发肩周炎 教你8招给肩膀解冻
药有所保让罕见病患者更有“医靠”
结直肠癌初筛有望告别结肠镜
网站首页
老年资讯
老年风采
老年养生
老年旅游
老人文苑
老有所学
老有所养
老有所乐
老有所为
老龄产业
老年文化
老年大学
至爱老年
中华孝道
智慧养老
医养结合
养老新政
养老机构
国内养老
养老服务
养老金融
当前位置:
首页
> “AI医院”来了吗?医疗创新“快”中要有“稳”
“AI医院”来了吗?医疗创新“快”中要有“稳”
来源:无忧晚年-老年人第一门户
2024-12-05
到医院看病,迎面而来的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检查结果出来,人工智能迅速给出诊断意见……随着AI技术飞速提升,诊疗应用越来越广。
人工智能当家的“AI医院”是不是真的来了?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在一些新闻中亮相的“AI医院”,实际是AI辅助诊疗技术的应用。医疗创新在提速,但安全监管的“闸门”仍在人类医生手上。
看病更便捷?“医疗+AI”是趋势
近日,一家研发机构称,即将上线一款“AI医院”人工智能大模型:AI医生通过“阅读”医学文献、“诊疗”虚拟病人,不断自我进化,未来有望介入真实的医疗应用场景,辅助人类医生完成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这一大模型目前并未投入医院实际应用。不过,AI技术在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在浙江,乌镇智能医院自去年开放以来,不到10名医生与一批智能导诊机器人,已经接待了数千名患者。通过AI技术,这家医院还可以快速分析人体健康大数据,形成个性化的智能健康评估结果。
在上海,一支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输入患者的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等,AI就可给出诊断和下一步处理的辅助建议。
大模型可以“吃进”数千本医学教材,AI可以更精准地比对CT影像,集成视觉、触觉等传感器的智能监测床可以及时发出预警,快捷的病例搜索功能可以有效辅助医生作出判断……越来越多医院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医疗+AI”成为趋势。
专家表示,“医疗+AI”前景广阔,无论患者还是医生,都将在这场科技革命中受益。
AI直接看病?还得医生“拍板”
一位医生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案例——患儿两次住院,前后历时近一年,专家确诊其患有十分罕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人工智能几分钟就给出了同样的诊断。
不过,即便AI能大大提升看片、审方、诊断等医疗工作的效率,最后“拍板”的仍是身穿白大褂的医生。
今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涵盖了医疗服务管理、基层公卫服务、健康产业发展和医学教学科研4大类84种具体场景,力求全方位发挥AI的优势。
其中,从辅助诊断、辅助决策,到辅助治疗、辅助规划手术,“辅助”是AI医疗的一个关键词。
上述由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在上海一家医院已经投入应用,给医生提供辅助。医院负责人介绍,这个大模型的特色是来源于医生、服务医生,将成为与医生共同在医学领域深度探索的有力工具。
“AI医院”会来吗?监管将更完善
尽管人工智能看病水平越来越高,但AI医疗还面临不少挑战,真正意义的“AI医院”更需迈过多重门槛。医疗安全风险如何防范?医疗数据如何确保安全?需要制定一系列监管标准以避免技术滥用。
此前,国家药监局发布了《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明确提出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管理属性和管理类别的判定依据。专家表示,这有助于保障AI医疗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游茂表示,目前我国AI医疗器械的大多数研究产出都集中在医学影像类,技术发展有同质化倾向,“决策规则”领域研究几乎空白。此外,高质量数据仍然较为缺乏,真实世界数据应用实现机制还需进一步建立。
游茂认为,医学AI需要构建一个全生命周期动态评估体系,覆盖质控等标准体系、临床准入体系、临床应用评估体系和真实世界数据。这些将为AI医疗器械的科学监管提供框架和决策依据。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刘辉表示,在推动技术创新与升级的过程中,需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法规政策与技术体系,加强对算法准确性、公平性、透明度、可解释性、隐私保护等关键维度的评估与监管力度,确保AI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医患双方提供更优质的应用体验和医疗服务。(记者董瑞丰、李恒、袁全)
上一篇文章
冬季病毒感染切莫盲目用药
下一篇文章
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养老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