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问答1
问答101
问答201
问答301
问答401
问答501
问答601
问答701
问答801
问答901
问答1001
问答1101
问答1201
问答1301
问答1401
问答1501
问答1601
问答1701
问答1801
问答1901
文章1
文章101
文章201
文章301
文章401
文章501
文章601
文章701
文章801
文章901
文章1001
文章1101
文章1201
文章1301
文章1401
文章1501
文章1601
文章1701
文章1801
文章1901
北京市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大至近亲属
山东: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离退休干部为共建美丽城市贡献银龄力量
宁夏:多部门联合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管理
让人文关怀映照医学进步(人民时评)
结直肠癌初筛有望告别结肠镜
药有所保让罕见病患者更有“医靠”
寒冬易发肩周炎 教你8招给肩膀解冻
安庆:“银龄行动”志愿者招募工作启动
我国超90种罕见病用药进医保
适量吃黑巧克力 或可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
让医疗降费与提升诊疗质量同步惠及患者
把居家适老化改造好事办好
河北建成养老机构1983家
果糖间接“滋养”癌细胞
四部门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 为入住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
九部门联合出台专门规划 加强我国结核病防治
探寻临床诊断“金标准”
预期不高于50元每项!多个常用肿瘤标志物检验将降价
“这5毛钱不能多收”
微波炉如此高温,为何还能滋生细菌
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三明医改经验在广东“开新花”
“细菌柯南”如何抵御极端辐射
深圳建成“15分钟社康圈” 公立医院均无负债运营
我国多地试行“共享病床”
这些药物如何正确服用?
检测癌症分子“指纹”可改进早期诊断
国产辅助器具为残疾人铺平前行路
降低中成药价格 让广大群众受益
提高特医食品安全性可及性(微观)
百姓“药篮子”怎样升级?国家医保局权威解读
山西阳泉:“三色”服务托起“银龄守护”
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行 你的养老账户开通了吗?
侨胞点赞“医疗惠侨”提供周到服务—— “我感受到了‘娘家人’的温暖”
福建泉州:银龄互助 共托幸福晚年
防治心肌纤维化有了新途径
落实防控指南 密集场所如何有效防控诺如病毒?
新版目录将职业病调整为12大类135种
在中华饮食文化中品味健康之道
免费场馆加量 健康生活加码
流感高发,如何预防与应对?
网站首页
老年资讯
老年风采
老年养生
老年旅游
老人文苑
老有所学
老有所养
老有所乐
老有所为
老龄产业
老年文化
老年大学
至爱老年
中华孝道
智慧养老
医养结合
养老新政
养老机构
国内养老
养老服务
养老金融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日咳的高发人群有哪些?该如何预防?一文了解
百日咳的高发人群有哪些?该如何预防?一文了解
来源:无忧晚年-老年人第一门户
2024-12-12
百日咳的高发人群有哪些?该如何预防?
百日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婴幼儿尤其容易感染。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高发,预防百日咳,从了解开始。
什么是百日咳?感染后
会出现哪些症状?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后典型症状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病程可持续2-3个月,故称“百日咳”。
接种过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儿童、有百日咳病史者以及成年人等感染后的症状常常不典型。
百日咳如何传播?
哪些人群易感染?
百日咳传染性极强,基本再生数(指一个感染者在具有传染性的这一段时间内平均可以传染多少个人)可达12-17。
百日咳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人群对于百日咳普遍易感,婴幼儿更加易感。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或自然感染,均不能获得终生保护。
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对婴幼儿来说,感染百日咳鲍特菌的父母、同胞兄弟姐妹或其他同住人员是主要传染源,也就是说,婴幼儿主要通过上述人群传染而导致感染。
百日咳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无免疫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且患儿年龄越小,出现并发症和重症的风险越高,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近年我国监测数据显示,1岁以下婴儿百日咳发病率最高,5岁到9岁儿童发病水平出现上升趋势。
我们应该怎么预防百日咳?
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的重要措施。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适龄儿童应尽早、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尽早补种,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科学佩戴口罩
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感染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佩戴口罩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若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婴幼儿感染风险。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公众日常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居室常通风,注意合理作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暴露后如何预防?
在共同居住生活、工作学习等情况下,与百日咳病例(发病前1周至发病后3周)有接触史者,应进行21天自我健康监测。接触史包括:当病例说话、咳嗽、打喷嚏时,接触者可能直接吸入病例喷出的含病原体飞沫而感染;共用物品也可能导致密切接触传播等情况。
监测期间如无咳嗽、流涕、发热等不适症状,可正常学习工作;避免与婴幼儿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近距离接触,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一旦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对没有完成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婴幼儿、在托幼机构工作的密切接触者或在发病、重症高风险的重点机构(如月子中心、中小学校、儿童福利机构和医疗机构等)工作的密切接触者、家庭内婴幼儿看护者、新生儿病房医务工作者等人群,建议暴露后21天内(尽可能在暴露后2周内)在临床医生指导下接受药物预防。
作者:中国疾控中心免疫中心 闫婷婷、张倩、李明爽、郑徽
上一篇文章
北京市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大至近亲属
下一篇文章
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三明医改经验在广东“开新花”